新闻资讯
—
新闻资讯
—
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加快推进转型升级:一是为了适应人民对物质文化更高的要求和多样化的需求,优化升级中小企业的产业布局;二是为了适应人民对产品品质和品牌的需求,推进中小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三是为了适应人民对商品和服务富有创意的个性化需求的增长,中小企业必须从批量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转向柔性化、个性化的生产方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要求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这就成为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困难的主要原因,因为中小企业尚不适应高质量发展,在产业、产品、产量等方面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存在错位。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加快推进转型升级:一是为了适应人民对物质文化更高的要求和多样化的需求,优化升级中小企业的产业布局;二是为了适应人民对产品品质和品牌的需求,推进中小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三是为了适应人民对商品和服务富有创意的个性化需求的增长,中小企业必须从批量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转向柔性化、个性化的生产方式。
近些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据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估算,2018年出现的失联企业达到40%左右;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表明,亏损小微企业比重由2013年的6.2%上升至2017年17.7%①;“经济日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运行指数自2014年10月的50.4持续下行,到2019年7月仅有45.9,8月和9月略有回升,但也仅为46.1和46.3。对于众多中小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众说纷纭,有的归结为民营经济退场论,有的认为是经营成本高企,还有的认为是政府政策问题,等等。但这都只是外在表现,不是问题的关键,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必须置于中国转向高质量发展这个大背景加以审视,才能牵住中小企业成长的“牛鼻子”,为中小企业走出困境找到真正的出路。
一、中小企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且认为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因而要求推进高质量发展,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一判断标志着:一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发生历史性变化,这就要求必须以新阶段的新理念、新目标、新任务审视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找到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困难的真问题、真原因,然后以问题为导向,提出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思路与措施;二是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供给侧的问题,这就要求必须从中小企业自身找出产生问题的症结;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线,这就要求必须把问题聚焦在中小企业供给的结构错位上。
依据以上判断,我国中小企业经营面临困难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小企业在产业、产品、产量等方面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产生错位,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1.产业错位
在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表现在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呈现消费多样化的升级趋势。**,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均持续下降。2018年我国恩格尔系数达到28.4%,达到联合国划定的20%至30%的富足标准。这意味着,随着居民基本生存需要的满足,与生存相关的食物消费等在居民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将逐渐下降,居民用于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的消费占比随之不断提高。第二,衣着消费占比趋于下降。衣着消费在居民消费结构中占比从2016年的7%下降至2017年的6.8%,2018年进一步下降到6.5%,而且据美国**棉花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62%的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愿意在支付同样价格的情况下,购买更加生态及环保的衣服,以“为地球负责”②,表明消费者衣着消费呈现调整态势。第三,住房消费进入相对稳定阶段。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当户均达到一套房时,房地产业进入稳定调整阶段。目前我国已达到这一标准,特别是在当下,房地产业已经进入调整阶段。此外,从商品房销售与家电消费增长的相互关系来看,也已经出现了二者相背离的现象,表明住房只买不住问题比较突出。第四,汽车消费进入稳定阶段。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当达到千人一百辆车的拥有量时,汽车市场进入稳定调整阶段。我国在2014年达到这一门槛,2018年汽车销量同比下滑2.76%,是1990年以来**出现的负增长③,2019年汽车销量持续下滑,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1—8月汽车销量同比下降11%。汽车消费出现了明显的调整态势。与居民在衣食住行等物质商品消费比重下降相对应,居民非物质消费比重随之上升。2017年我国居民吃穿用等物质消费占比降为43.3%,而且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相应非物质消费占比不断提高,如2018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的比重提高到了44.2%,超过了物质消费所占的比重。
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必然要求产业升级,以提供居民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但我国的产业并未随之发生升级,导致产业发展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错位。例如,在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中,除两家药企以外,与人的生命、健康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却没有中国企业。
2.产品错位
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表现为居民开始追求更有品质的生活,呈现品质化的消费升级。**,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从追求数量转向追求品质,麦肯锡2016年3月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50%的消费者表明自己追求更加优质的产品,从而判定中国消费者开始追求更有品质的生活;《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1969名18—35周岁的青年进行的调查显示:购买商品时,52.6%的受访青年更看重品质④。商务部2018年5月发布《主要消费品供需状况统计调查分析报告》指出,超过70%的消费者认为品质是购买进口文教体育休闲用品、化妆品、家居和家装用品的主要考虑因素。⑤ 第二,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品牌,麦肯锡2017年11月通过对44个城市10000名消费者的调查显示,在17个消费品类中,中国消费者只在9个品类中明显青睐国产品牌,其他8个品牌则倾向选择国外品牌。⑥ 第三,居民越来越注重理性消费,追求产品的性价比。《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调查也发现,78.1%的受访青年认为身边的年轻人能做到理性消费。⑦商务部《主要消费品供需状况统计调查分析报告》指出,超过90%的消费者认为安全是购买进口食品和母婴用品的主要关注点。⑧
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注重品质、品牌和性价比的理性消费,与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产生了严重错位,如2018年《福布斯》全球最有价值100个品牌中,我国仅只有华为一家上榜,排名第79位,品牌价值为84亿美元,而苹果第八次夺冠,品牌价值达到1828亿美元。2018年全球**价值500强品牌中,22个中国产品进入前100强,但属于消费品的只有华为、茅台、五粮液三个品牌。品质、品牌的缺失,导致消费者大量购买海外消费品。根据《2018—2019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研究报告》,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到9.1万亿元,用户规模超1亿人,预计2019年将达到10.8万亿元。⑨在通过跨境电商购买的同时,消费者还在境外大量消费。《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9》显示,2018年我国出境游客境外消费超过1300亿美元,增速超过13%。根据**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中国进口占全世界的比重从2008年的6.7%上升到2018年的11%,而且预计将在2到3年内超越美国。
3.产量错位
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表现为居民开始追求彰显个性特质的生活,呈现个性化的消费升级。一是消费者的消费越来越趋向个性化,要求突出个人品位。腾讯金融科技《2019年春节消费报告》披露,“90后”更偏爱旅游消费,交通出行在其消费中的占比高达30.64%,在居民境外跨年消费中,“90后”的境外消费占比更达到40.09%。⑩二是消费者越来越青睐具有个性化的创意产品。淘宝2019年10月7日发布的统计显示:在淘宝上,个性消费、创意经济已经成为一股席卷各个年龄层的消费大势,甚至“70前”的中老年群体对创意产品的消费增速超过“90后”,仅次于“95后”。
居民个性化消费的兴起,必然与企业的批量化生产和追求规模经济的供给行为形成错位,导致企业产能过剩和库存增加,利润下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1—8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7%。据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对上海小微企业调查发现,超过半数企业(54.4%)全年营业收入低于200万元,仅有三成企业营业收入比2014年有所增加。从盈亏情况来看,只有32.9%的企业盈利,35.4%的企业盈亏基本平衡,31.7%的企业亏损。从创业阶段的企业来看,仅有一成企业盈利,亏损企业的比例高达55.0%。企业对经营状况总体评价较低,认为情况良好的企业不及两成(17.9%),认为一般和不佳分别占62.0%和20.1%。{11}
我国的消费和需求之间之所以会出现如此严重的错位,根本原因就在于:生产的转型升级不同于消费的转型升级,消费升级可以随着收入的增长自然而平滑地实现,生产的转型升级,由于需要技术升级、设备更新,甚至产业转移和资源的重新配置,因而是一系列的创新过程,一个艰难的蜕变过程,即需要**的时间跨越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新旧动能转化三大关口。
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投资请注意风险,并谨慎决策